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7月3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实践团奔赴西湾选煤厂,深入探访煤炭洗选加工的智慧密码与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以青春视角解码能源企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一、初入煤厂:触摸工业脉搏
清晨,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服装,佩戴安全帽,踏入西湾选煤厂。这座2014年开工建设、2017年正式投产的现代化选煤厂,年设计生产能力1500万吨,产出的优质长焰煤以特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特性,成为动力与化工用煤的优质选择。
在厂区,“国家能源集团”的标识醒目矗立,生产流程如精密齿轮有序运转。煤炭从坑下由卡车转运而来,经初级破碎站粗加工,进入筛分破碎车间精细处理,再输送至储煤仓暂存,最终通过装车站、发运系统踏上“旅程”。皮带运输机、刮板机等设备轰鸣,似在诉说工业生产的磅礴力量,实践团成员们紧跟讲解步伐,目光穿梭于生产环节间,试图勾勒出煤炭洗选的完整脉络。
二、智慧赋能:解码智能工厂
走进中控室,智能一体化生产控制系统的大屏成为焦点。该系统接入初级破碎、筛分、储煤、装车全流程运行信息,皮带机、破碎机等主设备与照明、降尘洒水等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皆清晰呈现。实践团成员围站屏前,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系统覆盖生产全周期,从设备启停到参数调节,智能化管控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
在设备及仪表监测区,带式输送机的多重保护装置引发热议。拉绳、跑偏、超温等保护,为设备安全上“保险”;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沿预设路径穿梭,精准识别人员违规、皮带异常,实时预警让隐患无处遁形。“电机综合保护装置集过流、漏电等功能于一体,设备信号接入智能系统,实现了监测控制一体化!”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成员们对煤炭生产的智能化安全保障有了深刻认知。刮板机旁,智能摄像机实时捕捉异物、断链等异常,联动停机机制如同“安全卫士”,守护生产防线,成员们纷纷感慨:“智能化让传统煤炭生产焕发新活力!”
三、生态探绿:见证煤海生金
离开生产区,实践团踏入厂区生态景观带。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识熠熠生辉,湿地、绿植勾勒出生态画卷。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工业生产区的延伸地带,如今通过生态修复,成为厂区间的“绿色肺叶”。
选煤厂在发展中践行绿色理念,对生产区周边土地进行生态治理,植树种草、修复湿地,让工业印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我们既要煤炭生产的‘金山银山’,也要生态保护的‘绿水青山’ !”工作人员的话语,传递出企业绿色转型的决心。实践团成员漫步其间,感受着微风中裹挟的青草香,深刻理解到能源企业并非生态破坏者,通过科学规划与治理,也能成为生态修复的践行者,“两山”理论在此找到了生动注脚。
四、青春对话:共话发展新篇
实践团与选煤厂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开展交流座谈。“智能化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断投入研发,就是要让传统产业搭上科技快车 。”技术主管的分享,让成员们看到企业拥抱创新的姿态。谈及生态修复,负责人坦言:“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机遇,生态好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 。”
返程途中,实践团成员们交流着实习感悟。“西湾选煤厂让我看到,传统能源企业也能在智能化、绿色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北疆青锋’的实践,就是要让我们这些青春力量,深入行业一线,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成员们的话语,满是收获与思索。
此次西湾选煤厂之行,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实践团以青春之眼,见证了煤炭生产从“黑粗重”到“绿智高”的蜕变。在智能化车间,触摸科技赋能的脉搏;在生态景观带,感受绿色发展的温度。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能源行业的未来,需要更多青年投身其中,以知识为笔、创新为墨,书写绿色转型、智慧升级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