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东风筑梦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风爱国教育基地,通过地理考察、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了解该基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等状况,旨在探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探寻红色足迹,感悟历史底蕴。东风爱国教育基地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在红色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地内的乡村振兴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展馆,通过详实的历史文献、珍贵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讲述了解放之路、创业之路、改革之路、小康之路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了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政策演变与发展成就,成为了红色旅游的核心吸引点。东风爱国教育基地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展示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图 1 乡村振兴之路展馆小康之路部分
走进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气息。质朴的土坯墙、古老的工具石磨,诉说着乡土生活的艰辛与执着。屋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灶一炕,凝聚着家的温暖。墙角堆叠的农耕工具,是农家人四季劳作的汗水;篮子里放的手工编织品,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巧思。还原上世纪生活场景的区域以及农耕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当地的传统文化魅力,丰富了旅游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区则使古老的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传统农耕技艺体验课程等活动,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问卷调查现状,探寻发展路径。在问卷调查环节,实践队精心设计了涵盖游客体验、对红色文化认知、对基地建设看法等多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基地的红色文化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丰富了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但也有部分游客提出希望增加更多互动体验项目。同时,游客们普遍认可红色旅游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看到了乡村在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上的显著提升。实地访谈则让实践队与当地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队员们与基地工作人员、当地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工作人员介绍了基地的建设历程、运营模式以及未来规划,强调了基地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重要使命。村干部分享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以来,村里在产业结构调整、村民收入增长、乡村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村民们则纷纷表示,红色旅游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家的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还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增加了收入。

图 2 东风筑梦实践队队长在对基地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然而,实践队也发现了一些挑战。在旅游设施方面,虽然基地具备了基本的餐饮、住宿和游乐场所,但部分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在旅游宣传推广上,基地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尚未形成广泛的全国性影响力。同时,专业旅游人才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针对旅游设施品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的情况,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力度,确保游客获得满意的体验。为了扩大基地的全国性影响力,需要制定全面的品牌营销策略,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及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推广,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更广泛的客源市场。此外,解决专业旅游人才短缺问题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适应红色旅游发展的专门人才;同时,吸引外部专家和有经验的从业者加入,为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智力支持。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当地红色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通过对东风爱国教育基地的深入调研,实践队清晰地看到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也认识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涛雒镇的红色旅游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图 3 为实践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