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社区寒假课堂迎来文化使者。针对社区儿童假期生活单一、本土文化接触有限现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精心策划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教学架起传统文化传承桥梁。
文化传承,节气育人
在"岁时节令知多少"主题课堂上,志愿者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展开文化教学。重点讲解大寒节气的农事特征与民俗传统,通过"糯米点心制作"等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知识具象化。创新采用情景剧演绎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冬藏春发"的自然规律,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文化认同。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拍摄志愿者王雅雯、王雨菲指导儿童实践)
食安科普,护苗成长
针对儿童食品安全认知薄弱环节,团队设计卡通图鉴式教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闯关游戏。通过"食品侦探"角色扮演,教会孩子们辨识食品标签、识别健康零食。教学过程中穿插有奖问答,用文具盲盒激励参与热情,帮助建立科学饮食观念。
(图为社区工作者记录志愿者王雅雯开展食安实验)
书香润心,智慧领航
在经典共读环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成为启迪智慧的载体。志愿者宋李妍创新采用"故事接龙"教学法,引导儿童续写冒险篇章。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编排绘本剧,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在文学熏陶中领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图为社区影像记录志愿者宋李妍组织读书沙龙)
数趣启智,思维体操
面对数学畏难情绪,团队开发"超市购物""图形拼搭"等生活化教学模块。志愿者王雅雯将抽象公式转化为趣味数独游戏,通过"数学寻宝"活动激发探究兴趣。孩子们在破解密码箱、搭建几何模型过程中,自然掌握运算规律与空间概念。
(图为社区影像留存志愿者王雅雯指导数学游戏)
实践感悟:
"红心研墨"团队以教育浸润赋能社区治理,在40天服务周期中开展28场特色活动。志愿者们创新采用"文化传承+素质拓展"双轨模式,既保留泰州漆器鉴赏等本土文化元素,又融入STEAM教育理念。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模式,不仅提升儿童综合素养,更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中深化教育认知,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