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商河鼓子秧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时间:2025-02-09 21:59:29 关注: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独特力量。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山东商河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通过参与以商河鼓子秧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深入探究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意义非凡。
商河鼓子秧歌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不断融合当地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劳动生活,形成了如今独特的表演形式。其表演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舞者们手中的鼓、伞、棒、花相互配合,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节奏明快且富有变化,极具艺术感染力。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乡村文化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传承人群体老龄化,传承队伍后继乏人;另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使得村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关注度下降,鼓子秧歌的表演机会减少。同时,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开展有效的传承活动和培养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商河鼓子秧歌的发展。
为推动商河鼓子秧歌助力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积极参与当地的鼓子秧歌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协助举办各类鼓子秧歌表演赛事,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深入挖掘鼓子秧歌的文化内涵,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故事、民俗传说相结合,通过表演和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播,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鼓子秧歌进校园活动,开设相关课程和兴趣小组,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这一非遗文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爱好者和潜在传承者。
在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利用商河鼓子秧歌的品牌效应,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助当地政府规划设计了以鼓子秧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鼓子秧歌表演场地、民俗文化村等串联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开发与鼓子秧歌相关的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纪念品等,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文化传承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商河鼓子秧歌,传承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实,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经济发展方面,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参与鼓子秧歌相关产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数千元。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鼓子秧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作者:温朋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