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博古通今,实践启智

时间:2025-02-06 15:56:35 关注:
张家港博物馆作为展示港城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为参观者提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近日,我有幸作为社会实践小组的一员深入其中,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文化之旅。
踏入博物馆的历史展厅,就像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张家港史书。从远古时期的文物展品中,我探寻到这片土地最早的人类足迹。那些打磨过的石器,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清晰地展现出远古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它们是张家港历史的起点,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最初步伐。
随着脚步的移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映入眼帘。其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不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更体现了社会等级与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这些青铜器犹如一把把钥匙,解锁了张家港在早期国家发展阶段的神秘面纱,让我得以窥探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
秦汉至唐宋时期,张家港地区的发展脉络在各类文物与史料的展示中逐渐清晰。从出土的陶瓷、钱币到古籍文献,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信息。它们讲述了港口贸易的兴起、农业生产的进步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瓷器,其细腻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以及与外界广泛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张家港已然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中外的重要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民俗文化展厅是张家港博物馆最具生活气息的部分。一进展厅,仿佛穿越到了老港城的街头巷尾。传统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木雕砖刻,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先辈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在这里,我看到了张家港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精美的苏绣、细致的竹编、古朴的木雕,每一件手工艺品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苏绣作品针法细腻、色彩鲜艳,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山水,都栩栩如生;竹编艺人利用简单的工具,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实用而美观的器具,展现了对材料特性的精准把握;木雕作品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生动地呈现在木头上,成为传承文化的独特载体。
民俗节庆活动的展示也让我印象深刻。春节时的舞龙舞狮表演,热闹非凡,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中秋佳节的赏月、吃月饼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团圆文化。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这些传统节庆仿佛就在眼前上演,让我感受到浓厚的港城民俗氛围。
红色文化展厅是对张家港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的庄严致敬。展厅内,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及生动的图片,共同展现了张家港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抗争与无私奉献。这些英雄事迹不仅是张家港的红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展厅,我深刻领悟到了港城人民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些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张家港博物馆的陈列布局合理,各展厅之间过渡自然,引导参观者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文化主题进行系统的参观。从历史展厅到民俗文化展厅,再到红色文化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重点,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张家港整体文化的全面展示。
此次参观张家港博物馆,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从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了张家港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民俗文化的展示中,我领略到了港城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而红色文化展厅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与奉献,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更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我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作者:朱盟盟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