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至2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张家港城西社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传承文化与创新实践”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五谷作画、糖画制作以及国学课堂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度过了一个充满意义的寒假周末。
活动的第一天,实践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富有创意的五谷作画教学。五谷作画是一种源于传统民间艺术的手工活动,利用五谷杂粮的自然色彩和纹理,通过拼贴和排列,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在活动中,实践团队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包括稻谷、红豆、绿豆、糯米等多种谷物。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这些天然材料拼出灯笼、生肖兔和新春祝福等寓意丰富的图案。一名8岁的孩子在创作中说道:“我用红豆做了灯笼,因为红色代表好运,我希望家人新年快乐!”另一名孩子则巧妙地将稻谷和玉米组合,制作了一幅象征丰收的画作,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待。

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五谷画不仅是一项艺术活动,更是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通过手工创作,孩子们在探索谷物之美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农耕文化的认识。一名志愿者说:“五谷画背后蕴含的是劳动智慧和生活美学,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次日,实践团队开展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糖画制作活动。糖画作为一项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生动的造型和甜美的滋味备受欢迎。在实践团队成员的示范下,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了糖画的制作过程:金黄的糖浆在热石板上缓缓流动,细腻的线条交织成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包括生肖兔、蝴蝶和花朵等经典形象。
“我第一次看到糖画的制作过程,太神奇了!”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道。他随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许多孩子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糖画制作的乐趣,还对这一传统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些孩子表示,希望以后也能学习如何制作糖画,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一名志愿者分享道:“糖画不仅仅是一种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制作糖画,我们让孩子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同时也传递了节日的温暖和童年的甜蜜。”
除了艺术手工外,实践团队还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了多样化的趣味课堂,包括国学导读、趣味数学和科学知识普及等内容。在国学课堂上,实践团队以《三字经》为基础,为孩子们讲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及其文化内涵。志愿者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四季变迁的景象,让他们在趣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趣味数学课堂则通过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学习方向知识。一名志愿者通过“找北”的小游戏,带领孩子们认识东南西北,并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及应用。课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不仅增强了对方向的感知,还学会了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此外,团队还组织了一场“小科学家”活动,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并通过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志愿者们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一名家长表示:“这些课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新知识,还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无论是制作五谷画、观赏糖画制作,还是参与趣味课堂,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在动手实践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家长感慨道:“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在实践中提升了专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此次“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与课堂的融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文化、探索创新,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学习与互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传承与创新的热情。
作者署名:通讯员 金烨扬